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

從Alizarin Crimson(茜草深紅) 看調色盤設計(I)

 

Alizarin Crimson

     上圖所示的顏料是Alizarin Crimson, 一個水彩畫者熟悉的顏色。在許多畫者的調色盤中,Alizarin Crimson通常是畫者的第一選擇。也有很多水彩畫技法書籍(如三民書局所翻譯出版的西班牙Jose Paramon藝術大全系列)視Alizarin Crimson為三原色中「紅色」(實際上應該是紫紅色)。根據三原色理論,只要Alizarin Crimson 與黃色或藍色混和,就能獲得所有的顏色。

     當然,根據實際經驗,三原色理論早被許多畫家質疑並拒絕採用,在這裡我並不想花太多篇幅多談。僅從我以往自學的經驗來談初學者在使用Alizarin Crimson所常遇到的問題。

    第一,從擠出來的第一秒開始,初學者很容易會發現Alizarin Crimson沒有想像中的亮,甚至還有點發黑(專業術語叫彩度不足+低明度)。這個可以從跟其他同為深紅色,同時也常被拿來當三原色的Quinacridine Magenta 和 Permanent Rose比較中看出:

Alizarin crimson and Quinacridones

(由左至右:Alizarin Crimson/Quinacridone Magenta/Permanent Rose)

彩度不足的問題常在國外論壇上引起廣大的討論,擁護Alizarin Crimson的畫者認為這並不是個缺陷,因為這樣反而「比較自然」,Quinnacridone 系的色彩反而看起來太過鮮豔而難以運用。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自相矛盾,像鎘黃色一直到今天仍是黃色系顏料裡最飽和與鮮艷的顏料之一,怎麼就沒聽過覺得「太鮮艷」而難以運用?這會在本文後面再度提到這問題並提出一些個人看法。

     從彩度不足延伸出了Alizarin Crimson 的第二問題:它嚴重的限制了Alizarin Crimson 的混色能力。由於它不是個飽和的紅色,而反而是不飽和(彩度低)的「紫紅色」,即使和帶橘色調的橙黃色混和也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橙紅色。實際上,倘若混色不當,Alizarin Crimson所混出來的橙紅色調可能比不飽和的Burnt Sienna還要晦暗。

Alizarin crimson orange-mix 

(左起:Alizarin Crimson+New Gamboge/Winsor Orange/Burnt Sienna)

如上圖所示,Alizarin Crimson+New Gamboge(最透明的飽和橙黃色)所得到的色調明顯比中央的Winsor Orange Red Shade要來的不飽和(不純),而身為不飽和橙棕色系的Burnt Sienna僅以很小的差距緊跟在Alizarin Crimson+New Gamboge的色調上。

     即使利用Alizarin Crimson的紫紅色優勢,和帶紫的藍色混和(如Ultramarine Blue),仍舊會因為Alizarin Crimson的低彩度而得不到鮮明的紫色。

Alizarin crimson violet mix

(左起:Alizarin Crimson+Ultramarine Blue/Cobalt violet/Winsor Violet)

要注意中間的Cobalt Violet並不是我故意調淡,而是它原本在管子裡就長這樣。這也帶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議題:像Cobalt Violet這種也是彩度/飽和度不足,但是明度高的顏料其實在混色上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,但因為明度高又看起來夢幻,所以大家就常被它給騙了,這議題留到日後再行探討。我在最右方放了我常用的Winsor Violet, 它實際上不是個極度飽和的色彩,但仍然比Alizarin Crimson+Ultramarine Blue的混色要來得飽和許多、也鮮亮許多。

     而這兩個列出的來的問題常使初學者感到挫敗而無所適從;這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:既然Alizarin Crimson 有這些缺點,那為何很多大師們要推薦呢? 嗯,看到標題的(I)了嗎? 我們下回分曉吧~~

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

常用中性色:群青+焦赭

 

對水彩畫者而言,群青+焦赭這個配色其實並沒有甚麼新奇之處,只是它實在是很好用,能調出從紫藍>灰藍>藍灰>深灰>灰褐>深褐>咖啡褐這一連串色彩。如以下圖中所示:

中性色

(左側的是好賓牌水彩,右側是牛頓學生級水彩)

當然群青與焦赭的混色不止這幾種,以上的圖示僅供參考。而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這個組合的優點:

(1) 群青與焦赭本身成色就相當自然。群青的色調常被拿來畫溫暖的熱帶天空,而焦赭則是常用於樹幹和泥土的色調。所以這兩者的混色看起來也相當自然,不需靠外加其他互補色來調低飽和度及亮度。

(2)等量群青與焦赭混和所形成的深灰色(第二排的兩個混色)可以很好的取代黑色,能解決一般常見黑色顏料乾後無光澤與變淡的缺點。加上群青與焦赭具有沉澱性,能在畫紙上形成極佳的顆粒效果,所以這個深灰色也常被拿來表現岩石和沙灘的粗糙表面。

(3) 群青與焦赭色粉本身並不貴,所以不會有代替色(Hue)的問題。學生級顏料與專家級顏料都能表現得很好(見上圖)。另一組常用色「鈷藍+焦赭」就有這問題,學生級顏料常用仿製的鈷藍色代替昂貴的鈷藍,成色和專家級的比起來可是差得多了。

將這些顏色組合後再加上畫紙的白色,有時一幅畫就這樣完成了。

Ted Kautzky practice 1

(這是Ted Kautzky 所著的Ways with Watercolor裡面的一個練習題,僅用群青與焦赭就能完成)

難怪連沙金特(John Singer Sargent)都喜歡在畫面中大量使用這配色,實在是太好用了。

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

Little work-Table Mountain

 

位於南非開普頓的桌山(Table Mountain)

Table mountain

看來我離「簡單、鬆散、多彩」(easy, loose, and colorful)還有一段路得走。

 

在夏天的冷氣房裡,如何讓畫面保持潮濕真的是一大問題。這次用得水彩緩乾媒劑效果很差,還不如用牛膽汁來得好。山腳的那片點點燈火用留白劑的效果也不好,但用乾筆表現又很容易造成山上的斑痕,這得好好想想...

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

Replication: Camellia

 

(本圖原作載於 Adelene Flecher ,"The Watercolor Flower Painter’s A to Z”  pp 30~31, 本書中文版由普保羅 翻譯,視傳文化出版,中文名為「花的水彩畫法」)

IMAG0554

手機鏡頭的畫質真的很差。

這張畫中使用了一個沒有用過的顏料:硫靛青紫(Thioindigo Violet),目前溫莎牛頓早已停產此色,用的是美術社的庫存品。本色和好賓牌生產的深紅(crimsonlake)一樣都是偏紫的深紅色,但是很顯然的飽和度較高,所以有較好的混色能力。目前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硫靛青紫還是略嫌不夠飽和(偏暗),用耐久玫瑰紅與溫莎紫所得的混色就能取代了。

據聞奎克那立東紫(Quinacridone Violet)較硫靛青紫還要更為飽和與擁有極強的展色性,若這樣我調色盤中常久以來空缺的深紅色區就有望了。自從廢除茜草紅的使用後,我一直沒有找到心中想要的深紅色,這會是個好選擇嗎?

不與原作的比較下就可得知我對紫色系的操控力仍然是很弱,這大概是風景畫者的罩門吧。下方位於陰影的花朵畫的太紫了一些,跟滴入的新藤黃色混和產生了渾濁的土黃色調,讓花瓣質感大打折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