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

我與調色盤的戰爭(I)-從奧哈拉開始的問題。

 

美國 O’Hara 所寫,然後由劉其偉先生所翻譯的水彩技法(雄師出版社印行)一書是我此生所讀第一本專業水彩書籍。有趣的是,說是專業水彩書籍,裡面對技法的著墨甚少,倒是對器材的描述佔了極大的篇幅。裡頭除一些畫具的介紹外,作者還花費極大的心力在介紹各種顏料的物理與化學特質。我當時年行尚幼(約莫是1995年),只覺得那是個花花綠綠的新奇世界,孰不知那對我日後的水彩之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

可惜奧哈拉(O’Hara)也與當年的一些二十世紀初期知名水彩畫畫家一樣(如Ted KautzkyJohn Pike),對於顏料性質的描述流於片面和偏頗。就我記憶所及的例子如下:


青綠(Viridian),最為堅實,堪稱綠色裡面的標準色。
鎘黃(原文作「金卡」黃, cadmium yellow),耐久性大,金黃燦爛,為一不透明色。


當然,好像這也跟最近坊間所售的中文水彩書籍對顏料的描寫差異不大,甚至還有過之(笑)。但可以了解的是這些描述對顏料的理解並不全面。對於顏料的色相、明度、飽和度、遮蓋力、物理特性(是否沉澱或染色)都沒有詳加描述。這對初學水彩畫的畫者是相當危險的:對於顏料性質的不了解常是失敗的主因註一,而我認為這也和目前我所看到的台灣水彩過度保守性脫不了關係。

除去對顏料的理解不足,奧哈拉對於調色盤設計(palette design)的介紹也幾近於零。所謂調色盤設計(palette design)指的是你如何挑選調色盤裡的顏色,這看似簡單的選擇其實裡面大有文章。調色盤設計會最根本的反應畫者的畫法、用色、以及他/她對色彩理論與畫用顏料學的理解註二。奧哈拉對此沒有任何的著墨,只簡單的列出三個他認為初學者可以用的色表,並也表達了他對初學者用色的一個看法,他認為初學者限制用色量,如此可以好好學習混色。以我的學習混色的經驗看來,奧哈拉的說法好像是叫你拿著把刀進叢林,然後就能學會野外求生一樣的無稽。混色的議題在我推崇備至的網站handprint中有部份詳細介紹(此網站尚未完成,但已是世界上最佳水彩教學網站之一),僅只就混和「綠色」這個議題,Bruce MacEvoy就花了上萬字討論,這不會是「限制用色量」就能達得到的事。

而奧哈拉的三張色表其實也反映了一些有趣的偏見,而這些偏見統治了超過將近一世紀的水彩畫家,這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作一仔細的探討。


註一:在水彩中顏料的物理性質對技法影響遠大於其他媒材,原因是水彩的流動性讓顏料物理性質得到了強調。僅只用個最簡單的技巧「薄塗」(wash)來說,水彩顏料的沉澱性就有很大的影響。舉例來說,群青(ultramarine blue)廣為被風景畫家用來繪製天空,確因為有極強的沉澱性而導致僅能淡塗(濃塗會造成天空中有一點一點的沉澱)。對此英國水彩畫家Richard Bolton有個巧妙的解決方法:塗上群青色天空後就將畫面反向朝下放置,用地心引力解決沉澱問題。

 
註二:色彩理論與畫用顏料學常被混為一談,實際上兩者差異極大。就好比色彩學中的「三原色」理論就常被拿來唬爛學生,說僅只紅黃藍三色就能調出所有色彩,而實際上根本就是個芭樂兼喇叭嘴的說法,三原色所調出來的二次色橙綠紫的飽和度和彩度根本不足。對此近兩世紀的畫家曾不斷爭論並提出解決方法,甚至提出了六原色理論(英國著名顏料商溫莎牛頓也採用此法),但也只能略為提升所調出二次色的品質,沒有根本解決問題,本人曾於此問題打轉了將近十年,後來才從畫用顏料學中找到解套之法。若有自學水彩的畫者看到此請不要浪費時間,趕快到handprint上的color theory部分看看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