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*本人的英文名溫斯洛是由美國水彩畫家溫斯洛荷馬而來,而約翰沙金特也是同時期美國著名水彩畫家。溫斯洛與沙金特各有其獨特的中性色配色方法:溫斯洛用的是普魯士藍+印第安紅;而沙金特則是群青+焦赭。)
不過最近翻到了當時從布達佩斯買回來的紀念小相本,裡頭的漁夫堡照片光影調配十分出眾。加上自己照的相片取景角度又頗相似,所以就來一試身手。這幅圖光影對比強烈,要用到的技法較困難,所以我打算用階段性實驗的方法來完成。本文將詳細記錄此作品的進展過程,希望能催促自己不要耽延。生命,本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,不是嗎。
第一階段 決定影像來源、光影、及色彩設計-2010.6.20
下圖左邊是我買的紀念相本,右方是我所照的漁夫堡相片。
很明顯,右邊的相片除了攝影技巧很爛(我那時正在盤算如何跟當地的正妹女警要求合照,但她腰上的cz-75手槍可是公認的射擊精度高阿!我還想留條命回來。),光影也是爛的有剩,很多有趣的形狀對比都看不清楚。而左手邊的紀念相本光影極佳,但卻缺乏足夠的細節,於是我就想把它們合併使用在作品裡,並加上一點自己的色彩設計。
當然,像左邊這種顏色對我而言可是家常便飯,反正就
由之前仿作的經驗中習得了溫莎紫+黃赭+天藍的巧妙混色,而這次一試果然效果不錯(雖說我家閃光說太夢幻)。但目前卡在「如何表現路燈的光暈」這問題,上圖中作了三個不同的嚐試,雖然有表現出一點光的紋理效果,但似乎還是不太有戲劇性。第二個問題在天藍調性太淺,很難調出適合的深色調。
明天想用溫莎紫+奎克那立東金(就是本格名的顏料)+酞青藍試試。不知全透明系顏料組合會不會碰撞出火花?鈷紫+奎克那立東金+酞青藍似乎也可以?
第二階段 色彩設計(II)-2010.6.22
將兩天前所列出來的顏料搭配畫在一起比較,所得如下:
(左上:天藍+溫莎紫+黃赭,右上:酞青藍+溫莎紫+奎那立克東金,左下:酞青藍+鈷紫+奎那立克東金,右下:天藍+鈷紫+黃赭)
好像到最後我之前的選擇都槓龜了,最後靈機一動所配出來的「天藍+鈷紫+黃赭」(右下)反而效果最好。用溫莎紫的配色似乎都過於沉悶(天空)。但在之前仿作的的畫中,「天藍+溫莎紫+黃赭」的效果也不錯,為何會有這種差異?我想到的原因如下:
(1) 在仿作畫背景中,溫莎紫的比例低而黃赭高,所以黃赭的沉澱性得到了強調。
(2) 仿作畫背景二次上色時用的是相同濃度的「溫莎紫+黃赭」,而本作卻是藍色。
總之,好的色彩設計很多時候得碰點運氣。
下方已鈷紫+黃赭為底的兩幅畫面(左下v.s.右下)也呈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效果,所以即使是重疊第二層色的物理性質也會大大影響結果。
局部放大實例:
(配色:鈷紫+黃赭為底,重疊酞青藍,得到藍色柔紗效果)
(配色:鈷紫+黃赭為底,重疊天藍,得到極為有趣的黑夜效果,仿彿能看到空氣與光線的流動)
所以色彩設計就此打定,下一階段就要來作小型試作了!(10.6”X13.8”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